今天上班,老板居然嫌我上厕所的时间太长。
|
只看楼主
-
前段时间刷到一条微博,网友说:
曾经有个94年的同事,平时业绩挺不错的小伙子。有一次上厕所太久,正好老板找他,说了句:你这厕所上得太久了吧。他第二天就找我辞职,说了句很经典的话:连上厕所的自由都没有。这样的公司还有什么意思?
点开这条微博的100+评论,大多数也都是纷纷点赞并顺便吐槽自己的老板。
然而换位思考一样,不知道大家是否有类似这样的经历:有急事打电话找人,对方一直没接,你心里愈发着急,好不容易对方接了,你劈头就是一顿埋怨“干嘛那么迟才接电话”,而对方一脸懵逼“我不过就是上厕所没听到电话响而已至于吗”。
而且,这个小伙子真的是因为这件事才辞职的吗?
我们不得而知。
原PO中的老板可能就是情商不高而已,这件事情也可能只不过是一个导火索。
假如我们采访这位老板,问他对于员工因为没有上厕所的自由而辞职这件事的看法,他肯定也会一脸懵逼:
“不会吧!我就是那么随便一说而已,现在的年轻人居然已经这么玻璃心了吗?”
完全相反的认知。
确实,老板和员工,甚至上司和下属,堪称两个次元的生物。
他们在认知上,天然存在着矛盾,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员工说:你就给这么一点钱,凭什么要我干更多的活儿?
老板说:你就干这么一点活,凭什么要我给更高的工资?
这种认知上的矛盾造成了劳资双方,上下级双方各种各样的沟通与协作障碍。
要解决这种矛盾,我们就得首先了解矛盾的来源。
那么,这种矛盾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
1、屁股决定脑袋。
雷神前段时间发微博说:你开车时讨厌行人 ,你走路时讨厌车;你打工时觉得老板太强势太抠门,你当老板后觉得员工太没责任心没执行力;你是顾客认为商家太暴利,你是商家又觉得顾客太挑剔 。其实我们都没错,错在我们站的位置不同。换位思考 ,人生才会更好。
像我在当年打工的时候,整天都在上演“我比老板牛逼”系列,譬如:
假如我是老板,公司一定要双休不要盲目加班;
假如我是老板,一定会给员工最好的工资待遇;
假如我是老板,一定让员工没有任何后顾之忧;
假如我是老板,一定要认真倾听基层意见建议;
……………………etc。
这些想法,有些最后真的实现了。然而有一些,却发现无论如何都实现不了,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我在第一次创办送餐项目时,给送餐员的工资足足高出市场价30%。
当时的想法很简单:我打工的时候,就是因为老板给的工资太低我才没有工作积极性。现在我给这么高的工资,你一定会好好干活的。嗯!一定会!
然而事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首先,高工资≠积极性,钱并不是唯一的驱动因素;其次,盲目的高工资给我的运营成本和现金流带来了巨大压力。
最终,我否定了自己当年的想法。
这就是屁股决定脑袋,基于立场、利益和认知层面的不同,即使是同一件事情,不同人的看法都是不同的。而且这种差异,很难在短时间内调和。
2、将自己的标准,套用到别人的身上。
论语说: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思考过另外一个观点:已之不欲,亦勿施于人。
自己想要的,自己认为好的,自己觉得应该做的,不要强加到他人身上。
“什么?我星期天回公司加班的时候居然一个良心发作也来加班的人都没有,现在的员工太不敬业了!”
“什么?我平时省吃俭用出差都恨不得睡天桥,你倒好居然请客户吃肯德基而不是麦肯基,太败家了!”
我曾经就是个对身边人严格到几近严苛的人,总是觉得“我能做到的事情,你凭什么做不到?我能做好的事情,你为什么就做不好?”
在这种情况之下,我很容易就会觉得对方“实在是太蠢了”。
像我曾经有一个徒弟,在他的心目中,我应该就是个恶鬼一样的上司吧。
在我的眼中,刚刚大学毕业的他,什么事都做不好,什么事都不如我,什么事最后都要我来擦屁股。
简直就是一无是处。
N年之后的今天,我自然知道了,这种想法其实是错误的,拿自己作为标准去要求一个应届毕业生?简直就是开玩笑。
可当年我并没有这个觉悟,我只是一味地觉得他没用,连这点小事都干不好。不行,必须加大磨炼力度。
于是,我愈加苛刻,他也愈发怕我。
有一次他畏畏缩缩地跟我说要请假,我瞬间就怒了,客户刚刚下了一张超级大订单(大概1200万美金吧),现在正是最忙的时候,怎么可以请假?
他默默地退了回去。
直到后来,我才从其他人口中得知原来他母亲生病了,他想回去探望,机票都定好了。只不过因为我不批假,他最终把机票给退了。
听到这件事之后我有点后悔,想把改票的费用给他,但更多是埋怨:你母亲有事干嘛不告诉我?
然而我完全没有想到的是:
1、我从来都没有想过要去问对方到底是因为什么而请假。
2、我也从来没有想过他为什么连请假理由都不敢告诉我。
说实话,我当年确实是个挺以自我为中心的人。
对不起啊。
大家千万别学,千万不要轻易将自己的能力,道德,价值观等标准,强加到别人的身上。
“你不是我,怎知我走过的路,心中的苦与乐。”
3、不愿意沟通。
在《宁愿月薪1万招新人,却不愿给月薪5千的老员工涨薪?》中我们提过,企业和员工之间的沟通渠道,往往都是闭塞的。
员工想:我那么拼命工作,星期天都来加班,就是为了帮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我那么努力,老板为什么就是看不到?
老板想:我求爷爷告奶奶才从客户嘴里挖来这点欠款发工资,就是不想大家有后顾之忧,我的苦心你们为什么就不懂?
谁都觉得自己辛苦,谁都觉得自己在为对方付出,谁都觉得对方应该得理解自己,but,谁也不愿意开口将话说明白。
老板会觉得反正我说的你听不懂,懂了也不会理解;员工会觉得反正我说了你也只当耳边风,提了也白提。
死循环。
如上三点,就是劳资双方,上下级双方产生矛盾的主要原因。
那么,我们到底要如何破解这种矛盾呢?
1、沟通改变世界,但总有一方必须先迈出脚步。
有一位门徒同学曾经在群里说:我每天上班都把办公室的门打开,随时欢迎大家来找我沟通。但一个来的人都没有。
作为企业,你能期望员工主动迈出那一步吗?不现实。
我创业快满7年,推开我办公室大门的,不是要签名,就是提辞职,或者“下午茶你想吃什么”。
“老板,我最近有些工作上的困惑,想和你探讨一下。”简简单单一句话,能说出口的寥寥无几。
N多朋友有职业上的迷茫时,都要我三方四次地鼓励,才会去和公司做主动沟通
所以只能老板/上级主动出击,至于沟通什么,在《每一次员工辞职,都是在老板心里插一刀》已经有了详细阐述。
有一点尤其重要的是,请不要急于反驳对方,即使你是对的,他是错的。
“领导在于倾听,组织在于公平,行动在于授权”,无论如何,倾听和表示理解的态度,一定要有。
2、说别人听得懂的话。
有一位门徒同学说:老板说过他看我们和我们看自己,是完全不一样的。
对此我深表赞同,但由此也带来了一个很致命的问题:老板说的话,员工根本就听不懂,进而不想听。
你跟我讲抗战精神,我只关心下月的工资什么时候发;
你跟我讲五年战略,我连自己明年还在不在都不知道;
你跟我讲团队建设,我只关心被同事抢的订单怎么搞。
所以,在思维天马行空的老板们(包括我),兴高采烈地说出一番让自己振奋不已的话之后,发现大家都是一脸懵逼。这个时候,很容易就会觉得“你们都不懂我”或者“你们能力太差了”或者“你们都不关心公司”。
期望他们能够有一天能够成长到跟上你的频道?太遥远了,还是先放下自己的身段来得更加现实一些。
说对方听得懂的话,说对方关心的话。
至于什么是别人关心的话,请换位思考一下:你当年打工时,没有现在的成就时,你每天都在想什么?
假如还是不懂,欢迎来报名我的MBA课,“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双因素理论”了解一下。
听到这,你可能要表示不理解了:作为付钱的那个人,为什么不是员工来适应企业,而要企业去适应员工?而且你不觉得这样的效率真的很低吗?
原因很简单:
1、企业和员工,早就不是过往的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了,而是互相投资的合作关系,我作为企业投入资源和平台,你作为员工投入智力和时间,互相适应,互相迁就,关键只是谁来迈出第一步而已。(理论上)我比你年长,专业和成熟,那就由我来迈出第一步吧,这不算什么。
2、如同在《解雇一个人的难度,不亚于男女之间说分手》所说:招聘一名员工的过程花费,大概是该名员工年薪的50%;而当一名员工离职时,所带来的业绩损失大概是该名员工年薪的30%-400%。说实话,员工离职对公司造成的影响,远大于对个人造成的影响。
3、管理本身就是一种无可奈何。
大家可以设想一下,假如你的员工全部都是机器人,你还需要什么管理吗?不需要的,你只要把目标和程序设好,那么一切就都会按照既定的轨迹运行。同样道理,假如你的员工全部都是很优秀很自律的人,你一样也是不需要管理的,强行插入管理反而有可能会束缚大家的创造力。-----这种情况下,尽管没有管理却可以让效率达到120分。
但事实上并没有那么多优秀的人,大家的能力有高有低,情绪有涨有伏,心态有正有负,再加上时不时懒癌再发作一下,假如没有管理,效率可能只有60分。
所以,在无可奈何之下管理就必须出马了,梳理流程提高效率监督成果辅导下属,让所有人尽可能地发挥自己应有(而不一定是最大)的价值,让整个团队的效率维持在80分。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说,对于创业公司/小型公司来说,与其将精力放在管理上,倒不如做好招聘,从源头把好关的原因。
总结一下今天,基于认知、立场和利益的不同,老板和员工之间天然存在着差异。消除这种差异几乎是不可能,只能够通过换位思考尽量减少这种差异。
作为认知层次相对较高的老板和上司们(理论上),自上而下去理解身边的同事,至少比强求同事们去理解你,要容易得多,除非你想做个孤家寡人。
毕竟,时代的价值观已经不一样了。 -
666666666666666666666 -
谢谢分享! -
相互理解,老板们也非常不容易,珍惜现有的平台 -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位置不同,角度不同。
换位思考的重要性。 -
-
-
换位思考很重要~~ -
很深刻的文章,可惜老板们看不到 -
关于管理那一条的确是深有同感,自认为是比较敬业认真,不想受到过多干预,只是希望可以自由的工作,总是因为这样的事情影响自己的工作情绪,自己也要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换位思考真的很重要,慢慢学习吧 -
是的 老板们都不会看这类文章
最起码我的老板不会有这样的换位思考思维
最喜欢丹牛的文章了
细细琢磨 学习 再写多点 有书出吗?
那个俱乐部是怎样加入的呢? -
各尽本分,老板有老板的目标纲领, 员工有员工的岗位职责。 老板要多指示少指挥,员工要多支持少计较,大家一起发财吧。贾建宇 -
你开车时讨厌行人 ,你走路时讨厌车;你打工时觉得老板太强势太抠门,你当老板后觉得员工太没责任心没执行力;你是顾客认为商家太暴利,你是商家又觉得顾客太挑剔 。其实我们都没错,错在我们站的位置不同。换位思考 ,人生才会更好。 -
Thank you for your sharing. -
cn1517765304rait:各尽本分,老板有老板的目标纲领, 员工有员工的岗位职责。 老板要多指示少指挥,员工要多支持少计较,大家一起发财吧。贾建宇回到原帖
是大家一起帮老板发财吧? -
写的很深刻,但文笔直白浅显易懂,不错的文章 -
我们这有人上午必去两小时,然后其他时候都是一去四十分钟,也没看有人说他,但是同上一个厕所,我还是选择换一个地方,不然就憋死了 -
楼主说得在理,这个不仅仅是老板,人和人交往也是如此。 -
确实如此,老板和员工之间就是投资合作的关系,不懂得沟通的企业的发展会很慢 -
果断辞职
今天上班,老板居然嫌我上厕所的时间太长。
-
前段时间刷到一条微博,网友说:
曾经有个94年的同事,平时业绩挺不错的小伙子。有一次上厕所太久,正好老板找他,说了句:你这厕所上得太久了吧。他第二天就找我辞职,说了句很经典的话:连上厕所的自由都没有。这样的公司还有什么意思?
点开这条微博的100+评论,大多数也都是纷纷点赞并顺便吐槽自己的老板。
然而换位思考一样,不知道大家是否有类似这样的经历:有急事打电话找人,对方一直没接,你心里愈发着急,好不容易对方接了,你劈头就是一顿埋怨“干嘛那么迟才接电话”,而对方一脸懵逼“我不过就是上厕所没听到电话响而已至于吗”。
而且,这个小伙子真的是因为这件事才辞职的吗?
我们不得而知。
原PO中的老板可能就是情商不高而已,这件事情也可能只不过是一个导火索。
假如我们采访这位老板,问他对于员工因为没有上厕所的自由而辞职这件事的看法,他肯定也会一脸懵逼:
“不会吧!我就是那么随便一说而已,现在的年轻人居然已经这么玻璃心了吗?”
完全相反的认知。
确实,老板和员工,甚至上司和下属,堪称两个次元的生物。
他们在认知上,天然存在着矛盾,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员工说:你就给这么一点钱,凭什么要我干更多的活儿?
老板说:你就干这么一点活,凭什么要我给更高的工资?
这种认知上的矛盾造成了劳资双方,上下级双方各种各样的沟通与协作障碍。
要解决这种矛盾,我们就得首先了解矛盾的来源。
那么,这种矛盾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
1、屁股决定脑袋。
雷神前段时间发微博说:你开车时讨厌行人 ,你走路时讨厌车;你打工时觉得老板太强势太抠门,你当老板后觉得员工太没责任心没执行力;你是顾客认为商家太暴利,你是商家又觉得顾客太挑剔 。其实我们都没错,错在我们站的位置不同。换位思考 ,人生才会更好。
像我在当年打工的时候,整天都在上演“我比老板牛逼”系列,譬如:
假如我是老板,公司一定要双休不要盲目加班;
假如我是老板,一定会给员工最好的工资待遇;
假如我是老板,一定让员工没有任何后顾之忧;
假如我是老板,一定要认真倾听基层意见建议;
……………………etc。
这些想法,有些最后真的实现了。然而有一些,却发现无论如何都实现不了,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我在第一次创办送餐项目时,给送餐员的工资足足高出市场价30%。
当时的想法很简单:我打工的时候,就是因为老板给的工资太低我才没有工作积极性。现在我给这么高的工资,你一定会好好干活的。嗯!一定会!
然而事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首先,高工资≠积极性,钱并不是唯一的驱动因素;其次,盲目的高工资给我的运营成本和现金流带来了巨大压力。
最终,我否定了自己当年的想法。
这就是屁股决定脑袋,基于立场、利益和认知层面的不同,即使是同一件事情,不同人的看法都是不同的。而且这种差异,很难在短时间内调和。
2、将自己的标准,套用到别人的身上。
论语说: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思考过另外一个观点:已之不欲,亦勿施于人。
自己想要的,自己认为好的,自己觉得应该做的,不要强加到他人身上。
“什么?我星期天回公司加班的时候居然一个良心发作也来加班的人都没有,现在的员工太不敬业了!”
“什么?我平时省吃俭用出差都恨不得睡天桥,你倒好居然请客户吃肯德基而不是麦肯基,太败家了!”
我曾经就是个对身边人严格到几近严苛的人,总是觉得“我能做到的事情,你凭什么做不到?我能做好的事情,你为什么就做不好?”
在这种情况之下,我很容易就会觉得对方“实在是太蠢了”。
像我曾经有一个徒弟,在他的心目中,我应该就是个恶鬼一样的上司吧。
在我的眼中,刚刚大学毕业的他,什么事都做不好,什么事都不如我,什么事最后都要我来擦屁股。
简直就是一无是处。
N年之后的今天,我自然知道了,这种想法其实是错误的,拿自己作为标准去要求一个应届毕业生?简直就是开玩笑。
可当年我并没有这个觉悟,我只是一味地觉得他没用,连这点小事都干不好。不行,必须加大磨炼力度。
于是,我愈加苛刻,他也愈发怕我。
有一次他畏畏缩缩地跟我说要请假,我瞬间就怒了,客户刚刚下了一张超级大订单(大概1200万美金吧),现在正是最忙的时候,怎么可以请假?
他默默地退了回去。
直到后来,我才从其他人口中得知原来他母亲生病了,他想回去探望,机票都定好了。只不过因为我不批假,他最终把机票给退了。
听到这件事之后我有点后悔,想把改票的费用给他,但更多是埋怨:你母亲有事干嘛不告诉我?
然而我完全没有想到的是:
1、我从来都没有想过要去问对方到底是因为什么而请假。
2、我也从来没有想过他为什么连请假理由都不敢告诉我。
说实话,我当年确实是个挺以自我为中心的人。
对不起啊。
大家千万别学,千万不要轻易将自己的能力,道德,价值观等标准,强加到别人的身上。
“你不是我,怎知我走过的路,心中的苦与乐。”
3、不愿意沟通。
在《宁愿月薪1万招新人,却不愿给月薪5千的老员工涨薪?》中我们提过,企业和员工之间的沟通渠道,往往都是闭塞的。
员工想:我那么拼命工作,星期天都来加班,就是为了帮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我那么努力,老板为什么就是看不到?
老板想:我求爷爷告奶奶才从客户嘴里挖来这点欠款发工资,就是不想大家有后顾之忧,我的苦心你们为什么就不懂?
谁都觉得自己辛苦,谁都觉得自己在为对方付出,谁都觉得对方应该得理解自己,but,谁也不愿意开口将话说明白。
老板会觉得反正我说的你听不懂,懂了也不会理解;员工会觉得反正我说了你也只当耳边风,提了也白提。
死循环。
如上三点,就是劳资双方,上下级双方产生矛盾的主要原因。
那么,我们到底要如何破解这种矛盾呢?
1、沟通改变世界,但总有一方必须先迈出脚步。
有一位门徒同学曾经在群里说:我每天上班都把办公室的门打开,随时欢迎大家来找我沟通。但一个来的人都没有。
作为企业,你能期望员工主动迈出那一步吗?不现实。
我创业快满7年,推开我办公室大门的,不是要签名,就是提辞职,或者“下午茶你想吃什么”。
“老板,我最近有些工作上的困惑,想和你探讨一下。”简简单单一句话,能说出口的寥寥无几。
N多朋友有职业上的迷茫时,都要我三方四次地鼓励,才会去和公司做主动沟通
所以只能老板/上级主动出击,至于沟通什么,在《每一次员工辞职,都是在老板心里插一刀》已经有了详细阐述。
有一点尤其重要的是,请不要急于反驳对方,即使你是对的,他是错的。
“领导在于倾听,组织在于公平,行动在于授权”,无论如何,倾听和表示理解的态度,一定要有。
2、说别人听得懂的话。
有一位门徒同学说:老板说过他看我们和我们看自己,是完全不一样的。
对此我深表赞同,但由此也带来了一个很致命的问题:老板说的话,员工根本就听不懂,进而不想听。
你跟我讲抗战精神,我只关心下月的工资什么时候发;
你跟我讲五年战略,我连自己明年还在不在都不知道;
你跟我讲团队建设,我只关心被同事抢的订单怎么搞。
所以,在思维天马行空的老板们(包括我),兴高采烈地说出一番让自己振奋不已的话之后,发现大家都是一脸懵逼。这个时候,很容易就会觉得“你们都不懂我”或者“你们能力太差了”或者“你们都不关心公司”。
期望他们能够有一天能够成长到跟上你的频道?太遥远了,还是先放下自己的身段来得更加现实一些。
说对方听得懂的话,说对方关心的话。
至于什么是别人关心的话,请换位思考一下:你当年打工时,没有现在的成就时,你每天都在想什么?
假如还是不懂,欢迎来报名我的MBA课,“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双因素理论”了解一下。
听到这,你可能要表示不理解了:作为付钱的那个人,为什么不是员工来适应企业,而要企业去适应员工?而且你不觉得这样的效率真的很低吗?
原因很简单:
1、企业和员工,早就不是过往的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了,而是互相投资的合作关系,我作为企业投入资源和平台,你作为员工投入智力和时间,互相适应,互相迁就,关键只是谁来迈出第一步而已。(理论上)我比你年长,专业和成熟,那就由我来迈出第一步吧,这不算什么。
2、如同在《解雇一个人的难度,不亚于男女之间说分手》所说:招聘一名员工的过程花费,大概是该名员工年薪的50%;而当一名员工离职时,所带来的业绩损失大概是该名员工年薪的30%-400%。说实话,员工离职对公司造成的影响,远大于对个人造成的影响。
3、管理本身就是一种无可奈何。
大家可以设想一下,假如你的员工全部都是机器人,你还需要什么管理吗?不需要的,你只要把目标和程序设好,那么一切就都会按照既定的轨迹运行。同样道理,假如你的员工全部都是很优秀很自律的人,你一样也是不需要管理的,强行插入管理反而有可能会束缚大家的创造力。-----这种情况下,尽管没有管理却可以让效率达到120分。
但事实上并没有那么多优秀的人,大家的能力有高有低,情绪有涨有伏,心态有正有负,再加上时不时懒癌再发作一下,假如没有管理,效率可能只有60分。
所以,在无可奈何之下管理就必须出马了,梳理流程提高效率监督成果辅导下属,让所有人尽可能地发挥自己应有(而不一定是最大)的价值,让整个团队的效率维持在80分。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说,对于创业公司/小型公司来说,与其将精力放在管理上,倒不如做好招聘,从源头把好关的原因。
总结一下今天,基于认知、立场和利益的不同,老板和员工之间天然存在着差异。消除这种差异几乎是不可能,只能够通过换位思考尽量减少这种差异。
作为认知层次相对较高的老板和上司们(理论上),自上而下去理解身边的同事,至少比强求同事们去理解你,要容易得多,除非你想做个孤家寡人。
毕竟,时代的价值观已经不一样了。
-
666666666666666666666
-
谢谢分享!
-
相互理解,老板们也非常不容易,珍惜现有的平台
-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位置不同,角度不同。
换位思考的重要性。
-
-
-
换位思考很重要~~
-
很深刻的文章,可惜老板们看不到
-
关于管理那一条的确是深有同感,自认为是比较敬业认真,不想受到过多干预,只是希望可以自由的工作,总是因为这样的事情影响自己的工作情绪,自己也要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换位思考真的很重要,慢慢学习吧
-
是的 老板们都不会看这类文章
最起码我的老板不会有这样的换位思考思维
最喜欢丹牛的文章了
细细琢磨 学习 再写多点 有书出吗?
那个俱乐部是怎样加入的呢?
-
各尽本分,老板有老板的目标纲领, 员工有员工的岗位职责。 老板要多指示少指挥,员工要多支持少计较,大家一起发财吧。贾建宇
-
你开车时讨厌行人 ,你走路时讨厌车;你打工时觉得老板太强势太抠门,你当老板后觉得员工太没责任心没执行力;你是顾客认为商家太暴利,你是商家又觉得顾客太挑剔 。其实我们都没错,错在我们站的位置不同。换位思考 ,人生才会更好。
-
Thank you for your sharing.
-
cn1517765304rait:各尽本分,老板有老板的目标纲领, 员工有员工的岗位职责。 老板要多指示少指挥,员工要多支持少计较,大家一起发财吧。贾建宇回到原帖
是大家一起帮老板发财吧?
-
写的很深刻,但文笔直白浅显易懂,不错的文章
-
我们这有人上午必去两小时,然后其他时候都是一去四十分钟,也没看有人说他,但是同上一个厕所,我还是选择换一个地方,不然就憋死了
-
楼主说得在理,这个不仅仅是老板,人和人交往也是如此。
-
确实如此,老板和员工之间就是投资合作的关系,不懂得沟通的企业的发展会很慢
-
果断辞职
此帖已被删除。只有拥有帖子管理权限的用户可以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