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大牛的创业史》——创业前五年,一定会遭遇这个痛。
|
查看全部
-
在《升你做管理,反而是害你》这篇文章的最后,我们提了一个问题:创业者到底是P型好,还是M型好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得确认创业公司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创始人。
所谓创业公司,简单来说就是没钱没人没资源没订单的四没青年。
于是,销售是你,客服是你,技术是你,司机是你,打包工是你,扫地大妈也是你……etc。
尤其是在“获取订单”为企业第一任务的阶段,身体力行地找客户、谈订单、推服务更是你的工作常态。
在这种情况之下,你觉得M型的人能够整得过来?
让我们再来回忆一下,所谓M,意思就是说你的工作并非创造直接价值,而是帮助整个团队去形成价值,你更多起到的是组织、协调、促进和激活的作用。
但对于创业公司来说,哪来的团队和人才让你去组织、协调、促进和激活呀?
所以前段时间当有个创业者朋友跟我抱怨手下的人执行力不行,明明他的想法那么好,偏偏就无法执行到位的时候。
我撇撇嘴。
不具备独自将想法变成现实的能力,必须依靠他人的M型创业者,失败概率其实是相当高的。
P型的创业者,比M型更加容易存活下去。
但随着企业阶段的推进,P型创业者也容易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天花板很低。
在外贸领域,大多数创业公司(尤其是贸易型企业)的形态都是这样的:
老板掌握80%的业绩与资源,手底下1-2名跟单人员降低老板的工作量,另外2-3名业务人员负责市场开拓,创造着20%的业绩。
结果往往就是:老板每天累得跟狗一样,还经常觉得手底下的业务员业绩不好,工资都白花了。
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很简单,P型的人往往都是某个领域的专家,在他的眼中,其他人的能力跟自己比起来实在是差太远了。
“把客户放给别人?不行啊....工作效率太低了,而且我担心他们会把客户做死啊”诸如此类。
不敢往下放,也不懂得如何往下放。
我就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案例:
老板做贸易起家,后来有了自己的工厂,生意是越做越大,但唯独还是死抓着销售和生产这两块不放,除了所有和客户的邮件必须CC给他之外,所有和客户的whatsapp沟通,他都要求必须建一个群聊把他加进去,这样的做法造成了两个后果:
1、客户发现供应商老板也在群聊里面,有什么事自然都直接找老板了,老板每天都忙得焦头烂额。
2、有个在公司工作了十几年的业务员,对老板的依赖心理非常强,甚至连邮件怎么写都得问老板。
但不管再怎么能干的人,也是只有一双手,也是一天只有24小时,假如不懂得把权力放下去,不懂得复制自己的能力给团队的其他人员,不懂得将自己从实务工作中抽身的话,企业永远都做不大。
这就是P型创业者的天花板。
那么,该怎么办呢?
同学们,在企业/组织的不同阶段,需要的“领头羊”类型是不一样的。[回复并刷新后可见]
根据如上,假如我们的企业已经渡过了初创阶段,正在迈向发展阶段时,假如公司实在没有足够的资源外聘或者内部培养一位M型管理者的话,P型老板的唯一选择就只能够是角色的转变了。
强迫自己从一线缓退到二线;
强迫自己从务实转型到务虚;
强迫自己下放权力客户资源;
强迫自己睁眼看着员工犯错;
类似这样的事情,我亲身经历过,因为我本来就是一个P型的人。
但这种转变,给我和员工都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举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大概是创业第三年的时候,我把自己开出来的所有客户都分出去了。
我的痛苦一:工作效率的下降。
譬如这部分客户,在我创业伊始的时候,全部都是我一个人跟进的;但是分出去之后,发现至少要三个人才能接得下来。
我的痛苦二:工作效益的下降。
譬如这部分客户,在我手上时不说蒸蒸日上了,至少服务满意度是没问题的。但分出去之后,订单量下滑,客户投诉接踵而来。
我的痛苦三:精力的无法聚焦。
原本我只需要埋头创造效益就好,现在不得不分出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去看同事们的邮件,去培训他们的销售能力,去填坑他们出现的错误,好烦!
至于员工的痛苦,则集中于我的超高要求标准以及极低容错率上。
举两个简单的例子,员工发了邮件给客户之后,可能瞬间会收到我的另一封邮件,指出TA的五个错误;
员工可能在会周末的时候被我一个电话叫醒:别睡了,客户的问题赶紧回答一下。
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同事们肯定在内心里抽了我几百遍,但当时的我又何尝没有在内心深处骂了几百遍“真是太蠢了”呢?
因为在我的心目中,这些工作都是我完全可以做到120分的,既然如此,凭什么你连100分都做不到?
双方都好痛苦。
许多人就是因为这种痛苦,从而选择了不改变。我们不能够说这种选择是错误的,关键要看你作为创业者,到底想开一家什么样的公司,以及过什么样的生活。
假如你想过忙碌而充实的生活,小康即可小富而安,那没有任何的问题,你可以将自己一直放在P的岗位上。
但这样的创业,和打工有什么区别?
前段时间看老麦朋友圈,有一段话我非常赞同:
企业的高层要有使命感,中层要有危机感,基层要有饥饿感。
我们踏上创业这条路,绝对不是为了一日三餐的时候,别人只能够吃饭喝粥,而我们可以龙虾鲍鱼吃一个丢一个。
我们必须是为了实现某个梦想,或者远大的目标。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逼迫自己跟随企业的发展阶段而更换不同的岗位,即使是自己不喜欢的岗位,就成为了一种必然。
尽管这种转变,会带来阵痛。
——END——图片:外贸圈尾图.png
文章回顾:
管理宝典:
《外贸大牛的创业史》——升你做管理,反而是害你。
销售技巧:
创业攻略:
职场心得:
-
管你是存有创业心思,还是正在创业路上,或许可以考虑放慢脚步,我们一同出发,来细品计划用一年时间打磨的系列文章:《外贸大牛的创业史》。各位有兴趣的外贸小伙伴可以加我WX交流一下。WX号:lizady1212
《外贸大牛的创业史》——创业前五年,一定会遭遇这个痛。
-
在《升你做管理,反而是害你》这篇文章的最后,我们提了一个问题:创业者到底是P型好,还是M型好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得确认创业公司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创始人。
所谓创业公司,简单来说就是没钱没人没资源没订单的四没青年。
于是,销售是你,客服是你,技术是你,司机是你,打包工是你,扫地大妈也是你……etc。
尤其是在“获取订单”为企业第一任务的阶段,身体力行地找客户、谈订单、推服务更是你的工作常态。
在这种情况之下,你觉得M型的人能够整得过来?
让我们再来回忆一下,所谓M,意思就是说你的工作并非创造直接价值,而是帮助整个团队去形成价值,你更多起到的是组织、协调、促进和激活的作用。
但对于创业公司来说,哪来的团队和人才让你去组织、协调、促进和激活呀?
所以前段时间当有个创业者朋友跟我抱怨手下的人执行力不行,明明他的想法那么好,偏偏就无法执行到位的时候。
我撇撇嘴。
不具备独自将想法变成现实的能力,必须依靠他人的M型创业者,失败概率其实是相当高的。
P型的创业者,比M型更加容易存活下去。
但随着企业阶段的推进,P型创业者也容易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天花板很低。
在外贸领域,大多数创业公司(尤其是贸易型企业)的形态都是这样的:
老板掌握80%的业绩与资源,手底下1-2名跟单人员降低老板的工作量,另外2-3名业务人员负责市场开拓,创造着20%的业绩。
结果往往就是:老板每天累得跟狗一样,还经常觉得手底下的业务员业绩不好,工资都白花了。
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很简单,P型的人往往都是某个领域的专家,在他的眼中,其他人的能力跟自己比起来实在是差太远了。
“把客户放给别人?不行啊....工作效率太低了,而且我担心他们会把客户做死啊”诸如此类。
不敢往下放,也不懂得如何往下放。
我就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案例:
老板做贸易起家,后来有了自己的工厂,生意是越做越大,但唯独还是死抓着销售和生产这两块不放,除了所有和客户的邮件必须CC给他之外,所有和客户的whatsapp沟通,他都要求必须建一个群聊把他加进去,这样的做法造成了两个后果:
1、客户发现供应商老板也在群聊里面,有什么事自然都直接找老板了,老板每天都忙得焦头烂额。
2、有个在公司工作了十几年的业务员,对老板的依赖心理非常强,甚至连邮件怎么写都得问老板。
但不管再怎么能干的人,也是只有一双手,也是一天只有24小时,假如不懂得把权力放下去,不懂得复制自己的能力给团队的其他人员,不懂得将自己从实务工作中抽身的话,企业永远都做不大。
这就是P型创业者的天花板。
那么,该怎么办呢?
同学们,在企业/组织的不同阶段,需要的“领头羊”类型是不一样的。[回复并刷新后可见]
根据如上,假如我们的企业已经渡过了初创阶段,正在迈向发展阶段时,假如公司实在没有足够的资源外聘或者内部培养一位M型管理者的话,P型老板的唯一选择就只能够是角色的转变了。
强迫自己从一线缓退到二线;
强迫自己从务实转型到务虚;
强迫自己下放权力客户资源;
强迫自己睁眼看着员工犯错;
类似这样的事情,我亲身经历过,因为我本来就是一个P型的人。
但这种转变,给我和员工都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举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大概是创业第三年的时候,我把自己开出来的所有客户都分出去了。
我的痛苦一:工作效率的下降。
譬如这部分客户,在我创业伊始的时候,全部都是我一个人跟进的;但是分出去之后,发现至少要三个人才能接得下来。
我的痛苦二:工作效益的下降。
譬如这部分客户,在我手上时不说蒸蒸日上了,至少服务满意度是没问题的。但分出去之后,订单量下滑,客户投诉接踵而来。
我的痛苦三:精力的无法聚焦。
原本我只需要埋头创造效益就好,现在不得不分出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去看同事们的邮件,去培训他们的销售能力,去填坑他们出现的错误,好烦!
至于员工的痛苦,则集中于我的超高要求标准以及极低容错率上。
举两个简单的例子,员工发了邮件给客户之后,可能瞬间会收到我的另一封邮件,指出TA的五个错误;
员工可能在会周末的时候被我一个电话叫醒:别睡了,客户的问题赶紧回答一下。
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同事们肯定在内心里抽了我几百遍,但当时的我又何尝没有在内心深处骂了几百遍“真是太蠢了”呢?
因为在我的心目中,这些工作都是我完全可以做到120分的,既然如此,凭什么你连100分都做不到?
双方都好痛苦。
许多人就是因为这种痛苦,从而选择了不改变。我们不能够说这种选择是错误的,关键要看你作为创业者,到底想开一家什么样的公司,以及过什么样的生活。
假如你想过忙碌而充实的生活,小康即可小富而安,那没有任何的问题,你可以将自己一直放在P的岗位上。
但这样的创业,和打工有什么区别?
前段时间看老麦朋友圈,有一段话我非常赞同:
企业的高层要有使命感,中层要有危机感,基层要有饥饿感。
我们踏上创业这条路,绝对不是为了一日三餐的时候,别人只能够吃饭喝粥,而我们可以龙虾鲍鱼吃一个丢一个。
我们必须是为了实现某个梦想,或者远大的目标。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逼迫自己跟随企业的发展阶段而更换不同的岗位,即使是自己不喜欢的岗位,就成为了一种必然。
尽管这种转变,会带来阵痛。
——END——图片:外贸圈尾图.png
文章回顾:
管理宝典:
《外贸大牛的创业史》——升你做管理,反而是害你。
销售技巧:
创业攻略:
职场心得:
-
管你是存有创业心思,还是正在创业路上,或许可以考虑放慢脚步,我们一同出发,来细品计划用一年时间打磨的系列文章:《外贸大牛的创业史》。各位有兴趣的外贸小伙伴可以加我WX交流一下。WX号:lizady1212
此帖已被删除。只有拥有帖子管理权限的用户可以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