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RFQ采购直达成交经历分享
|
只看楼主
-
在我看了,阿里巴巴采购直达就类似于竞标(Bid),采购商发起了采购需求,供应商进行投标竞卖。
自从有了RFQ后,玩转阿里巴巴寻找商机又多了个渠道。曾经参加过阿里巴巴RFQ线下培训,知悉有大概70%以上的人在通过自主订阅或者直接去采购直达公共频道上搜索RFQ报价。而RFQ所提供的信息,也让买家信息公开透明。并且通过查看买家行为分析能帮助我们更有针对性的报价,同时对接下来我们的跟进重点有所帮助。
或许是行业局限性,本人在RFQ上目前只成交过一个客户。以下就来分享总结下本人的这次RFQ成交经验吧。
简单总结就是三个字:快 准 狠
一 快
众所周知,一般来说RFQ的客人采购需求是有时效性而且有名额限制的。所以能够在第一时间查看到客人的需求当然是再好不过的了。在sourcing.alibaba.com的开放RFQ中,每条都会显示买家的进一步行动,根据数据显示,时间排名越靠前,被买家查看和进一步联系的几率越高。就像我成交的这个客人我就是一上班马上就去查看RFQ,报的人只有2个,我算是第三个。(还有人比我更早)
除了快之外,也要时常去查看买家的状态(如图所示)看自己的回复买家查看了没有,买家是否有进一步的行动等等。这也是先人一步做出行动。阿里巴巴这个系统管理也提供给我们便利。
图片:5.jpg
图片:2.jpg
PS.在阿里RFQ回复后,当得知客人资料和联系方式后,我也习惯再用邮件补上一封,提醒客人我是谁,来自哪里,回复了他的询盘等等,加深印象。
二 准
明白客人需求是大前提。
就像客人写的内容已经算是相对比较具体明确了。我和技术人员沟通协商,然后在准确地报过去。刚好我们有产品和客人的图纸相类似。所以准确符合买家需求是大前提。要不然回复了客人看了也不会理睬我们,最多我们只是收集到了一个潜在客人的名单。
报价要根据客人规格要求图片:1.jpg
另外就是价格也要报的相对的准确,符合市场行情。因为有那么多其他供应商同时在报价,客人比价一下一目了然。
三 狠
狠在我看来就是懂得如何“紧逼”客人,能够在有较大把握的情况下花点本钱去争取客人。
就像第一次送样是客人付运费的。但是客人收到后迟迟没有回复。而且发邮件又不会。还好客人是东南亚的,时间差不多。于是我就打电话过去直接问客人情况,客人才说出处于测试阶段并且有些参数不太正确。(你看,不催问的话,都不知道怎么回事也不知道要拖多久)于是我就主动询问原因并且重新以己方付费的方式再次送了两次样供其测试。(如图所示快递单)
图片:4.jpg
终于,再漫长了2个多月的等待之后有一天我的邮箱出现了一封客人的邮件,标题是New order,我那个兴奋啊,不枉费我花了心血。
图片:3.jpg
所以还是那句话,尽人事听天命,以上这些做法全部都是尽人事的做法,至于最终是否能够成交,剩下就交给天命吧。
RFQ给我们多了一个渠道开发客户,的确是2013年给力的一波福利之一啊。
-
RFQ,送上来的买家,大家都快、准、狠,抢呀! -
真是不错 -
好贴阿楼主,代表大家谢谢您 -
-
以后真的注意了。。。 楼主真好 -
-
-
表示木有成单过。估计是因为不够狠! -
学习了,嘻嘻嘻 -
好样的 -
快,准,狠,领教了。谢谢分享。 -
不错!
加油!! -
谢谢楼主的分享 -
很好的分享, -
不错的哟 -
总结的很精辟 -
谢谢楼主的分享,感觉成交一个订单真的挺难的,不知道要经历多少个日日夜夜的煎熬啊。 -
-
的确,RFQ, 就是三个字,快、狠、准。谢谢分享。
我的RFQ采购直达成交经历分享
-
在我看了,阿里巴巴采购直达就类似于竞标(Bid),采购商发起了采购需求,供应商进行投标竞卖。
自从有了RFQ后,玩转阿里巴巴寻找商机又多了个渠道。曾经参加过阿里巴巴RFQ线下培训,知悉有大概70%以上的人在通过自主订阅或者直接去采购直达公共频道上搜索RFQ报价。而RFQ所提供的信息,也让买家信息公开透明。并且通过查看买家行为分析能帮助我们更有针对性的报价,同时对接下来我们的跟进重点有所帮助。
或许是行业局限性,本人在RFQ上目前只成交过一个客户。以下就来分享总结下本人的这次RFQ成交经验吧。
简单总结就是三个字:快 准 狠
一 快
众所周知,一般来说RFQ的客人采购需求是有时效性而且有名额限制的。所以能够在第一时间查看到客人的需求当然是再好不过的了。在sourcing.alibaba.com的开放RFQ中,每条都会显示买家的进一步行动,根据数据显示,时间排名越靠前,被买家查看和进一步联系的几率越高。就像我成交的这个客人我就是一上班马上就去查看RFQ,报的人只有2个,我算是第三个。(还有人比我更早)
除了快之外,也要时常去查看买家的状态(如图所示)看自己的回复买家查看了没有,买家是否有进一步的行动等等。这也是先人一步做出行动。阿里巴巴这个系统管理也提供给我们便利。
图片:5.jpg
图片:2.jpg
PS.在阿里RFQ回复后,当得知客人资料和联系方式后,我也习惯再用邮件补上一封,提醒客人我是谁,来自哪里,回复了他的询盘等等,加深印象。
二 准
明白客人需求是大前提。
就像客人写的内容已经算是相对比较具体明确了。我和技术人员沟通协商,然后在准确地报过去。刚好我们有产品和客人的图纸相类似。所以准确符合买家需求是大前提。要不然回复了客人看了也不会理睬我们,最多我们只是收集到了一个潜在客人的名单。
报价要根据客人规格要求图片:1.jpg
另外就是价格也要报的相对的准确,符合市场行情。因为有那么多其他供应商同时在报价,客人比价一下一目了然。
三 狠
狠在我看来就是懂得如何“紧逼”客人,能够在有较大把握的情况下花点本钱去争取客人。
就像第一次送样是客人付运费的。但是客人收到后迟迟没有回复。而且发邮件又不会。还好客人是东南亚的,时间差不多。于是我就打电话过去直接问客人情况,客人才说出处于测试阶段并且有些参数不太正确。(你看,不催问的话,都不知道怎么回事也不知道要拖多久)于是我就主动询问原因并且重新以己方付费的方式再次送了两次样供其测试。(如图所示快递单)
图片:4.jpg
终于,再漫长了2个多月的等待之后有一天我的邮箱出现了一封客人的邮件,标题是New order,我那个兴奋啊,不枉费我花了心血。
图片:3.jpg
所以还是那句话,尽人事听天命,以上这些做法全部都是尽人事的做法,至于最终是否能够成交,剩下就交给天命吧。
RFQ给我们多了一个渠道开发客户,的确是2013年给力的一波福利之一啊。
-
RFQ,送上来的买家,大家都快、准、狠,抢呀!
-
真是不错
-
好贴阿楼主,代表大家谢谢您
-
-
以后真的注意了。。。 楼主真好
-
-
-
表示木有成单过。估计是因为不够狠!
-
学习了,嘻嘻嘻
-
好样的
-
快,准,狠,领教了。谢谢分享。
-
不错!
加油!!
-
谢谢楼主的分享
-
很好的分享,
-
不错的哟
-
总结的很精辟
-
谢谢楼主的分享,感觉成交一个订单真的挺难的,不知道要经历多少个日日夜夜的煎熬啊。
-
-
的确,RFQ, 就是三个字,快、狠、准。谢谢分享。
此帖已被删除。只有拥有帖子管理权限的用户可以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