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干货】2015年阿里巴巴排名规则深度解读(三)
|
只看楼主
-
在2015年阿里排名解读第一个篇章中,我重点讲解了信保在阿里引流过程中对卖家的影响;第二个篇章中重点讲解了买家偏好中数据积累对自然排名的影响;基于微信后台对两个礼拜以来的反馈情况统计和大家的强烈要求,在第三个篇章中,我将重点讲解数据积累对整个P4P排名和出价的决定性影响。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以及更好地强化对数据重要性的认识,今天我以自己企业的三个主账号的数据作对比,来验证我对阿里新规则解读的正确性。
在做数据对比之前,先给大家讲解一下三个账号的背景,我自己的行业属于电子类,具体的产品是液晶广告显示屏,为了让业务员有更多的询盘,我陆续对这个产品投入了3个主账号。
第一个主账号已经有七年的年限,每年的投资方案分别是: 金品诚企
(69800元/年) +P4P (投放金额为2万/月);如图所示-6年推广的关键词的数量为3474个。(注:金品诚企的价格有年限差异,年限≥5年为69800元/年;<5年为80000元/年)图片:31.jpg
第二个账号是3年的年限,每年的投资方案是:
基础方案(29800元/年)+P4P (投放金额为: +2万/月);
如图所示-关键词的个数为5918个,最近30天的P4P的投放金额为:21211.6元。图片:32.jpg
第三个账号是2年的年限,每年的投资方案是:
基础方案(29800元/年)+P4P (投放金额为: +9000元/月),如图所示,关键词的数量为208个,最近30天的投放金额是:图片:33.jpg
通过以上三个剪切图中红色椭圆所示,我分别剪切的时间都不一样,为了保证数据的可对比性,仍然选择digital photo
frame这个词为例,在行业里面有两家供应商已经买了固定排名,可见其竞争的激烈程度,如剪切图所示:图片:34.jpg
现在我要做这样一个数据对比:现将digital photo
frame这个热门的关键词分别拿到我所介绍的三个不同的P4P账号里面,来检验一下各自的竞价有何特点?
如图所示为2年号的P4P的竞价底价:图片:35.jpg
2年号:Digital Photo Frame最近30天的数据为:
曝光-14391;点击量-62,点击率-0.43%,平均单价为:8.04元,对应的竞价分别为:
第一名: 84.6
第二名: 22.9
第三名: 22.6
第四名: 19.5
第五名: 18.7
如图所示为3年号的P4P的竞价底价:图片:36.jpg
3年号:Digital Photo Frame最近30天的数据为:
曝光-10084;点击量-148,点击率-1.47%,平均单价为:5.52元,对应的竞价分别为:
第一名: 37.9
第二名: 10.2
第三名: 8.8
第四名: 8.4
第五名: 6.6
如图所示为7年号的P4P的竞价底价:图片:37.jpg
7年号:Digital
Photo Frame最近30天的数据为: 曝光-9520;点击量-160,点击率-1.68%,平均单价为:3.18元,对应的竞价分别为:
第一名: 4.1
第二名: 0
第三名: 0
第四名: 0
第五名: 0
不知道大家看到这个数据后,有何感想?同一个关键词,7年号的第一名只要4.1元,没有任何竞争对手可以与之匹配,但2年的第一名却要84.6元,足足相差21倍,即使是第5名,也相差4.5倍的出价。这三个账号完全可以看成是同一个行业的三个不同的供应商----也就是我们的同行,原来同行与同行在竞争出价的时候,我们每个店铺的竞价底价都是不一样的,我们先不讨论这个差异会导致什么结果,今天我们的主题就是探讨什么原因导致他们的差异有这么大呢?为了让大家看得更加清晰,我把对应的数据放在一起,请大家看以下三张数据剪切图:图片:38.jpg
图片:39.jpg
图片:40.jpg
通过如上三个图的数据对比可知:P4P平均点击单价的高低取决于点击率高低,点击率越高,所需要花费的单价越低,反之越高。
难道只跟点击率有关吗?为了更好的验证,我们再来看一组后台数据,依次点击打开数据管家中---我的产品---按月统计---反馈,如7年号的剪切图所示:图片:42.jpg
如3年号剪切图所示:图片:43.jpg
如2年号剪切图所示:图片:44.jpg
通过以上数据再次对比发现:账号年限(在运营好店铺的前提下)和对应的询盘数量是成正比的,年限越长,数据越好(数据指的是点击率、点击量…),询盘就越多,对应的P4P点击单价就越低。而且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询盘越多的产品,则对应该产品在做P4P推广的时候,关键词所对应的竞价底价越低。
综上所述,可以总结出: 同一行业中店铺与店铺,和同一店铺中产品与产品有着很大的差异性,这些差异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店铺和产品的数据积累(这些数据积累决定着卖家在这个平台当中的投入和产出比),在阿里巴巴B2B平台里面,这些积累的数据更直观的反应出买家在搜索过程中的行为表现,这些行为表现实际反应的就是买家的搜索偏好。
其中的逻辑关系是:
买家在平台中进行产品需求搜索--便产生曝光、点击、停留时间、点击率、询盘数量和对应产品的反馈率等一系列的数据,这些数据平台会全部记录下来。在曝光一样的情况下,系统就会对比点击量;在点击量一样的情况下,就对比点击率;在点击率一样的情况下,就对比反馈率;在反馈率一样的前提下,就对比询盘的数量。这是由平台的性质决定了必须以询盘结果为导向(在平台原理中,我反复强调: B2B目前是信息平台,信保的出现,表示这个信息平台正在向交易平台转变,以后很可能就是一个交易平台,当变成交易平台,就会以成交量为结果导向)。
当这些数据的比值出来之后,买家搜索最短路径就非常容易辨别,此时阿里的搜索引擎和对应的P4P的出价系统便立刻开始通过价格高低的形式来差异化供应商的店铺权重值和产品权重,这个时候自然排名和P4P的竞价排名就开始及时变化,变化的准则是:让优质的卖家优先与买家匹配。
具体的表现形式为: 让买家偏好高的产品或者店铺优先排名靠前,也就是说即使是数据很好的普通产品,也要比橱窗的排名要靠前多。这就是为什么当新规则实施后,很多店铺的橱窗排名下降了,而很多普通产品却排在了首页的前面位置,大家不妨去验证一下,这些排名很好的普通产品,在后台所对应的数据一定会很好(新规则解读第二个篇章中已做解读)
,如果是P4P产品,P4P出价系统就会主动让那些数据好的产品,通过更低的价格,甚至是低价获得第一名的排名位置,此时这些排名好的产品便会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形成马太效应: 低价获得好位置,好位置带来更多的流量,流量又能转化成数据(曝光、点击、点击率…..)沉淀在店铺和产品中,
数据越好,越是能反映出买家的偏好,直至循环到通过低价就能排名第一(这一点我会在平台原理的课程中讲解透彻)。
在第三篇章中,我重点讲解了买家偏好中数据积累对P4P出价的决定性影响,数据积累中的数据指的是:
1.单个产品的曝光、点击、点击率、停留时间、反馈率和询盘数量;
2.整个店铺的曝光、点击和询盘的反馈总量;
3.整个店铺的流量转化率: 总的曝光到总的点击的转化率;
4.询盘和旺旺信息的及时回复率;
在第一个篇章和第二个篇章中,很多同学都表达了各自的疑惑,所以在第三个篇章中,我特意用了大量的数据来佐证我观点的正确性,希望大家一定要对照自己的后台,按照我的思路去验证一下,这篇文章本来以为很简单就能写完,但还是花掉了至少4个小时才写完,真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如果大家还是看不懂这篇文章,欢迎大家来参加橙效营4天3夜的课程哈!开课时间:4月11日——4月14日。
在新规则解读的第四个篇章中,我将分享的主题是: 新规则背景下,如何把握出口通的时间窗口,敬请关注!!陈雍于北京首都机场2015年4月8日17: -
你造福各位外贸网友啦! -
很详尽,学习了
-
超级干货。名不虚传! -
不愧是名人堂骨灰级,说的就是好! 另外借个宝地想主动开发客户的可以看下我签名 -
陈庸老师的分享,受益匪浅 -
绝对的重量级的干货,作为新人,我肯定会在以后的实践中反复琢磨楼主的帖子!谢谢 -
学习了 -
学习了。 -
收益匪浅 -
谢谢分享 -
谢谢LZ的分享 -
先收藏,必须看一下 -
B2B现在是信息交易平台,阿里巴巴现在的动作,是想把阿里巴巴做成交易平台! -
超级干货,慢慢消化。 -
吸收下 -
大赞 -
谢谢,学习了 -
超级干货,学习了,感谢陈老师! -
学习了
【超级干货】2015年阿里巴巴排名规则深度解读(三)
-
在2015年阿里排名解读第一个篇章中,我重点讲解了信保在阿里引流过程中对卖家的影响;第二个篇章中重点讲解了买家偏好中数据积累对自然排名的影响;基于微信后台对两个礼拜以来的反馈情况统计和大家的强烈要求,在第三个篇章中,我将重点讲解数据积累对整个P4P排名和出价的决定性影响。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以及更好地强化对数据重要性的认识,今天我以自己企业的三个主账号的数据作对比,来验证我对阿里新规则解读的正确性。
在做数据对比之前,先给大家讲解一下三个账号的背景,我自己的行业属于电子类,具体的产品是液晶广告显示屏,为了让业务员有更多的询盘,我陆续对这个产品投入了3个主账号。
第一个主账号已经有七年的年限,每年的投资方案分别是: 金品诚企
(69800元/年) +P4P (投放金额为2万/月);如图所示-6年推广的关键词的数量为3474个。(注:金品诚企的价格有年限差异,年限≥5年为69800元/年;<5年为80000元/年)图片:31.jpg
第二个账号是3年的年限,每年的投资方案是:
基础方案(29800元/年)+P4P (投放金额为: +2万/月);
如图所示-关键词的个数为5918个,最近30天的P4P的投放金额为:21211.6元。图片:32.jpg
第三个账号是2年的年限,每年的投资方案是:
基础方案(29800元/年)+P4P (投放金额为: +9000元/月),如图所示,关键词的数量为208个,最近30天的投放金额是:图片:33.jpg
通过以上三个剪切图中红色椭圆所示,我分别剪切的时间都不一样,为了保证数据的可对比性,仍然选择digital photo
frame这个词为例,在行业里面有两家供应商已经买了固定排名,可见其竞争的激烈程度,如剪切图所示:图片:34.jpg
现在我要做这样一个数据对比:现将digital photo
frame这个热门的关键词分别拿到我所介绍的三个不同的P4P账号里面,来检验一下各自的竞价有何特点?
如图所示为2年号的P4P的竞价底价:图片:35.jpg
2年号:Digital Photo Frame最近30天的数据为:
曝光-14391;点击量-62,点击率-0.43%,平均单价为:8.04元,对应的竞价分别为:
第一名: 84.6
第二名: 22.9
第三名: 22.6
第四名: 19.5
第五名: 18.7
如图所示为3年号的P4P的竞价底价:图片:36.jpg
3年号:Digital Photo Frame最近30天的数据为:
曝光-10084;点击量-148,点击率-1.47%,平均单价为:5.52元,对应的竞价分别为:
第一名: 37.9
第二名: 10.2
第三名: 8.8
第四名: 8.4
第五名: 6.6
如图所示为7年号的P4P的竞价底价:图片:37.jpg
7年号:Digital
Photo Frame最近30天的数据为: 曝光-9520;点击量-160,点击率-1.68%,平均单价为:3.18元,对应的竞价分别为:
第一名: 4.1
第二名: 0
第三名: 0
第四名: 0
第五名: 0
不知道大家看到这个数据后,有何感想?同一个关键词,7年号的第一名只要4.1元,没有任何竞争对手可以与之匹配,但2年的第一名却要84.6元,足足相差21倍,即使是第5名,也相差4.5倍的出价。这三个账号完全可以看成是同一个行业的三个不同的供应商----也就是我们的同行,原来同行与同行在竞争出价的时候,我们每个店铺的竞价底价都是不一样的,我们先不讨论这个差异会导致什么结果,今天我们的主题就是探讨什么原因导致他们的差异有这么大呢?为了让大家看得更加清晰,我把对应的数据放在一起,请大家看以下三张数据剪切图:图片:38.jpg
图片:39.jpg
图片:40.jpg
通过如上三个图的数据对比可知:P4P平均点击单价的高低取决于点击率高低,点击率越高,所需要花费的单价越低,反之越高。
难道只跟点击率有关吗?为了更好的验证,我们再来看一组后台数据,依次点击打开数据管家中---我的产品---按月统计---反馈,如7年号的剪切图所示:图片:42.jpg
如3年号剪切图所示:图片:43.jpg
如2年号剪切图所示:图片:44.jpg
通过以上数据再次对比发现:账号年限(在运营好店铺的前提下)和对应的询盘数量是成正比的,年限越长,数据越好(数据指的是点击率、点击量…),询盘就越多,对应的P4P点击单价就越低。而且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询盘越多的产品,则对应该产品在做P4P推广的时候,关键词所对应的竞价底价越低。
综上所述,可以总结出: 同一行业中店铺与店铺,和同一店铺中产品与产品有着很大的差异性,这些差异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店铺和产品的数据积累(这些数据积累决定着卖家在这个平台当中的投入和产出比),在阿里巴巴B2B平台里面,这些积累的数据更直观的反应出买家在搜索过程中的行为表现,这些行为表现实际反应的就是买家的搜索偏好。
其中的逻辑关系是:
买家在平台中进行产品需求搜索--便产生曝光、点击、停留时间、点击率、询盘数量和对应产品的反馈率等一系列的数据,这些数据平台会全部记录下来。在曝光一样的情况下,系统就会对比点击量;在点击量一样的情况下,就对比点击率;在点击率一样的情况下,就对比反馈率;在反馈率一样的前提下,就对比询盘的数量。这是由平台的性质决定了必须以询盘结果为导向(在平台原理中,我反复强调: B2B目前是信息平台,信保的出现,表示这个信息平台正在向交易平台转变,以后很可能就是一个交易平台,当变成交易平台,就会以成交量为结果导向)。
当这些数据的比值出来之后,买家搜索最短路径就非常容易辨别,此时阿里的搜索引擎和对应的P4P的出价系统便立刻开始通过价格高低的形式来差异化供应商的店铺权重值和产品权重,这个时候自然排名和P4P的竞价排名就开始及时变化,变化的准则是:让优质的卖家优先与买家匹配。
具体的表现形式为: 让买家偏好高的产品或者店铺优先排名靠前,也就是说即使是数据很好的普通产品,也要比橱窗的排名要靠前多。这就是为什么当新规则实施后,很多店铺的橱窗排名下降了,而很多普通产品却排在了首页的前面位置,大家不妨去验证一下,这些排名很好的普通产品,在后台所对应的数据一定会很好(新规则解读第二个篇章中已做解读)
,如果是P4P产品,P4P出价系统就会主动让那些数据好的产品,通过更低的价格,甚至是低价获得第一名的排名位置,此时这些排名好的产品便会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形成马太效应: 低价获得好位置,好位置带来更多的流量,流量又能转化成数据(曝光、点击、点击率…..)沉淀在店铺和产品中,
数据越好,越是能反映出买家的偏好,直至循环到通过低价就能排名第一(这一点我会在平台原理的课程中讲解透彻)。
在第三篇章中,我重点讲解了买家偏好中数据积累对P4P出价的决定性影响,数据积累中的数据指的是:
1.单个产品的曝光、点击、点击率、停留时间、反馈率和询盘数量;
2.整个店铺的曝光、点击和询盘的反馈总量;
3.整个店铺的流量转化率: 总的曝光到总的点击的转化率;
4.询盘和旺旺信息的及时回复率;
在第一个篇章和第二个篇章中,很多同学都表达了各自的疑惑,所以在第三个篇章中,我特意用了大量的数据来佐证我观点的正确性,希望大家一定要对照自己的后台,按照我的思路去验证一下,这篇文章本来以为很简单就能写完,但还是花掉了至少4个小时才写完,真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如果大家还是看不懂这篇文章,欢迎大家来参加橙效营4天3夜的课程哈!开课时间:4月11日——4月14日。
在新规则解读的第四个篇章中,我将分享的主题是: 新规则背景下,如何把握出口通的时间窗口,敬请关注!!陈雍于北京首都机场2015年4月8日17:
-
你造福各位外贸网友啦!
-
很详尽,学习了
-
超级干货。名不虚传!
-
不愧是名人堂骨灰级,说的就是好! 另外借个宝地想主动开发客户的可以看下我签名
-
陈庸老师的分享,受益匪浅
-
绝对的重量级的干货,作为新人,我肯定会在以后的实践中反复琢磨楼主的帖子!谢谢
-
学习了
-
学习了。
-
收益匪浅
-
谢谢分享
-
谢谢LZ的分享
-
先收藏,必须看一下
-
B2B现在是信息交易平台,阿里巴巴现在的动作,是想把阿里巴巴做成交易平台!
-
超级干货,慢慢消化。
-
吸收下
-
大赞
-
谢谢,学习了
-
超级干货,学习了,感谢陈老师!
-
学习了
此帖已被删除。只有拥有帖子管理权限的用户可以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