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菲原创:也不知道你哪里来的优越感
|
只看楼主
-
哈喽,好久不见。去旅行了半个月,等我休整下再给大家分享更多的外贸干货。今天的推送是最近在路上写的一篇随笔,不吐不快,欢迎大家交流。壹
这不仅仅是个消费至上的时代,还是一个冲动消费十分盛行的时代。
一个女生私信我说,她是专科生,有点胖,来到比较大的公司,不想给别人瞧不起,想变得更好。
为了请私教和买高昂的护肤品,三张信用卡套着用。在朋友圈里看似光鲜亮丽,实则面临开不了单子,连续几个月拿着基本工资,背负着还信用卡的极大压力。
私教和高价护肤品是刚需吗?并不是。真正鼓动她透支消费的,是虚荣心在作祟,渴望用买买买来弥补心中一些落差,更渴望因此让大家刮目相看。
起初在找工作时在借贷平台贷1万,分12期,一个月还800. 盘算着找一份3500左右的工作,除去吃住行,一个月还款肯定是没有压力的,紧接着1万块挥霍得差不多,满意的工作却迟迟找不到。
好不容易找到一份2500左右的工作,每个月还完花呗和利息,日子特别紧巴巴,什么都买不了。
肯定要想办法改善生活,缓解压力的。所以选择的方式,不是努力工作,让自己过上无债一身轻的日子,而是继续转移到某平台借贷,最终悔不当初。
以上来自另外一个裸贷姑娘的旁白。
去年某呗推出广告:《年轻人,就是花呗》,视频里三个年轻人,一个快递员,通过花呗,最终买了萨克斯,说他只是个追梦的平凡人;
一个毕业生,通过花呗,四处旅行,说她害怕两点一线的生活;一个创业青年,最终通过花呗,有了自己的办公室;配上:你一定要活成你想要的样子的文案,霸屏北上广深地铁站。
与之相似的是,京东白条广告,也在告诉你:“愿所有忍耐的年轻人不再错过生活”。
不知道何时开始,及时行乐,活在当下,与超前消费捆绑在了一起?在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很多人月入过万月初还完花呗信用卡月末再还完借呗怅然若失 一无所有还给身边朋友一种“ 你过得很好 ”的错觉贰
现在在网络上,有一个很火的词,叫做鄙视链。
鄙视链无处不在。从职场,到看剧,听歌,追星,选购护肤品,甚至发朋友圈,都存在着鄙视链。
举几个例子:
电视剧鄙视链:
英剧>美剧>日剧>韩剧>港剧>台剧>内地剧>泰剧
听歌鄙视链:
英伦摇滚、国内地下厂牌>欧美流行音乐>日韩港台流行音乐>内地网络歌曲
论坛鄙视链
豆瓣>天涯>猫扑>贴吧
旅行鄙视链
欧洲游>中东游>东南亚游>国内游>周边游>回乡游
等等,乃至到做外贸跟客户时,一些人的意识里都存在着鄙视链,印度客户最垃圾,尼日利亚客户都是骗子,非洲客户不靠谱,中东客户都土豪,欧美客户直接VIP供着.
再到美妆服饰箱包,女人买买买的重中之重,各种购物节层出不穷,商家在推广时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常常对产品进行高中低档位的区隔,形成消费文化的鄙视链。
这样让消费者感觉买到一个名牌包,一件奢侈品,使用价值本身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所标志的身份,地位象征。往往优越感便从中来。
有些人指不定都拼不对,说不准那些大牌的英文名字,更别提了解其中的品牌故事,但是却存在着自以为正当的鄙视链。
买个口红,用娇兰的看不上用TF的,用TF的不待见MAC的。
买个包包,就像《北京女子图鉴》的女主,北漂的第一个梦想,就是买一个正价的LV包,缘起仅仅是在夜店看到一时尚杂志编辑背了,听闻价格后,心潮涌动,从此日思夜想。
在现实中,一个女子在进入武汉地铁三号线时,以安检机履带太脏,自己单肩包太贵为由,径直穿过安检口,被阻拦后,在地铁撒泼。真是不知道哪里来的优越感。图片:4.jpg
无论是电视剧要强行输出的观念,还是现实生活中,多少人因为拎不清,被欲望裹挟前行,还因此深陷其中,烦恼焦虑。
但是归结到底,这些人烦恼焦虑的根源,其实就是实力/能力配不上野心。人总是欲壑难平,你欲望的扩张速度超过了你能力的发展速度,于是痛苦随之而来。
当你的能力配不上你的欲望时,要么提高实力,要么降低野心,知足常乐。
很可惜,他们要么盲目自信,不肯坦然面对自己的不足,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或者做个积极废人,目标是有的,计划也是一堆一堆的,但是三分钟热度后就不了了之了;再或者根本不愿意脱离舒适区,任由欲望发展,不去控制...
叁
我在泰国买了一盘眼影,颜色齐全,大盘好用,且用了大半年,都还剩很多。很白菜价,才十几块钱,对于我这样的手残党,简直是福音。
等到在网上看测评,人家评论说,搞不懂用十几块钱眼影的人,就不怕把眼皮刷烂了吗。
然而可笑的是,我花了两百块买的网红南瓜盘眼影却因为不好用,一直闲置着。
东西怎么样,不是应该以适不适合自己来衡量好不好用的吗?为什么很多人还是停留在好货不便宜,便宜没好货的阶段?
贵有贵的质感,平价有平价的好处,各有喜好,各有抉择。但你绝对不会因为傍了一身名牌,就高人一等,却也不会因为用平价的东西,就低人一截。
有句话说,满桶的水不晃,半桶的水晃个不停。
真正有底气,有自信的人,买东西看中的是产品本身,产品本来就是为人服务的,而不是本末倒置,人反而成为产品的奴隶。
所以所有的消费只是为了满足自我感受,其次才是给别人看的。
然而各种社交平台上的鸡汤文是这样的:
《好看的女孩,自带烧钱属性》
《不给你买YSL的男孩,不配说爱你》 《真正爱上你的男人,一定舍得为你花钱》
《只知道省钱的女人,是没有未来的》 《真的没有谁,会因为买买买倾jia-荡产》
《心情三分靠打拼,七分看shopping》 《不要在最美的年纪,只穿得起地摊货》
这些鼓吹消费主义思想的文章大行其道,被牵着鼻子走的姑娘们,大喊扎心了,是的,一个人的时候一定要对自己好,不被爱的时候更要对自己好,所以买买买,成为了口头禅。
问题是,你真的有这样的实力,一个月供着几千上万的护肤品,只认logo买衣服买包包,花钱不眨眼,刷卡无鸭梨吗?
攀比心,是绝大部分人都存在的问题,但是什么事都不考虑实际情况,死要面子活受罪的话,一点也不值得同情。
肆
不要去爬鄙视链,就像你羡慕别人的生活,只是看到对方光鲜的一面,你也不知道在他/她真实的生活里,正在经历什么不顺,或者付出多少努力,才能有今日的洒脱。
自卑的人,才需要别人的赞许认可来加持;才需要开口闭口非名牌不穿,非名牌不用来标榜自己的生活多么精致。
一个人消费的多少,和他/她的自身价值并不划等号。人品差的人,喷再好的香水也还是人渣。也不要动不动贫民窟女孩,虽然一分钱一分货,但事实上,很多平价牌子是真的一点不输大牌。
只要东西好用,管他便宜还是贵,凭自己努力穿得起奢侈品,也不介意地摊货。买得起贵的,更钟情于对的。
每个人追求不一样,我对奢侈品从来不感冒。唯一两个名牌包也是我老公送的,还因为没怎么背,都沾上了灰尘,常常随行的是不到两百块的背包,因为背着舒服,收纳也好。
我大衣外套鞋子也没有一件是名牌,却常常能淘到好看超值的衣服;我的钱,更乐意花在旅行上,更喜欢四处淘美食,或者囤书收藏小物件上。
比起美剧,我更钟情看国产婆媳剧,和《爱情保卫战》,在吃饭的空档看了一集又一集,一期又一期,但我一点也不觉得自己很low.
在听歌和看书上,我更杂食,但是我也不觉得听地下独立音乐的人,就一定比听网络歌曲的人艺术格局高,也没觉得留过学出过国的,眼界就一定比还没出国门的人阔。
人生而俗人,谁都有点小情绪小傲娇,这无可厚非,但这样的优越感,不必通过贬低对方的审美,品味,才显得自己在某种程度很高级。
同理,有一百块过一百块的日子,有一千块过一千块的日子。今日你买不起的,你以后未必买不起,你现在所艳羡的生活,只要肯付出努力,总有一天也可以有。
伍
回到文中最初提的那个姑娘,想健身,请不起私教,那可以去跑步啊;护肤品买平价的很跌份吗?在大公司里专科生很挫败吗?
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里写到:“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就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倍感安全的归属感。”
当你没做好规划,肆意地超前消费,每个月对着账单惶惶不可终日,这才叫跌份;和身边朋友到处借钱,以贷还贷,整日拆东墙补西墙,那才叫挫败。
不要总拿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去解释自己的情非得已。这些软件平台没有把刀子架你脖子上,其实很多事都是可以选择的,只不过当你你选择了什么,意味着要放弃什么。
就像嚷嚷着要去微整的女孩,真的只是自己对容貌不满意吗?我一低头就有双下巴,鼻子一点也不挺,因为笑得多,法令纹也挺深,有时候拍照看起来还肉肉的,但是这些有什么所谓呢?
人无完人,仅仅因为你皮囊好看而喜欢你的人,也是肤浅的。
你会发觉,有些人,其实也不是特别美,但你看着她笑,或者和她相处后,总会觉得她很舒服。因为她是发自内心的自信和自足,这些是你无论动多少刀子,砸多少护肤品,都达不到的。
适时地收手吧,没有钱就别硬撑。超前消费一定要站在理性的基础上,在没有稳固的收入来源时,别那样盲目地随波逐流。
立场不坚定的时候,最是容易被营销,你在重重负债时才发现:
网上多个网红大肆种草的护肤品,其实也只是文案写得煽动;
不要害怕错过这村就没有优惠价,砸钱去囤货,因为可能买多回来的往往会闲置;
你充值的健身年卡,美容卡,可能到最后没去几次;
购物节买买买,一时很爽,过后可能只是更空虚。
买买买没有错,但一定要理性消费,尤其在你手头不是那么阔绰的时候;一定要有规划地储蓄,凡事过犹不及。不必拼命去装逼,过不切实际的日子,只有这样,你才会觉得真的是在做自己。
体面的生活,不光是需要腰包鼓鼓,更要内心丰盈。
欢迎访问我的博客:https://sophienotes.cn
公众号:索菲外贸笔记。© 本文版权归索菲所有,一切形式转载请联系索菲授权。
索菲更多原创文章,请根据以下分类查看:往期分享:索菲开发/跟进客户实例:开发客户技巧分享:客户跟进技巧分享:其他外贸案例:外贸干货分享: -
沙发~索菲姐姐早! -
“体面的生活,不光是需要腰包鼓鼓,更要内心丰盈”,赞同~~~ -
这难道就是逼格不一样, 装出来的逼就不一样了吗? -
想到一句话“缺少什么才会炫耀什么”~~~ -
-
对不起,辣条 我只吃卫龙 -
“疯狂对于个人来说是例外,对群体来说是常态。”——尼采 -
好久不见,谢谢索菲姐姐分享,说到心坎里去了。 -
说得很对 -
怒赞,别说成人之间的攀比了,现在连小孩子都有这种风气,说起来真是一把泪。 -
很在理, 我就有朋友因为虚荣心负债累累,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合理消费 -
一直都不赞成超前消费,俗话说有多大的头就戴多大的帽,不要用明天的钱来还今天的债 -
我们老板几家工厂,有时出门还坐公车呢。买牌子货没事,就是不喜欢买了后对别人的购买指指点点的,我有个同事就是这样的,每次买什么口红,还得在那问别人看不看的出来是哪个色号的,如果不理她还说我没眼光,不懂品味,我买了名创优品的东西也要被她说好廉价,里面的东西质量都不好,真是话不投机半句多啊 -
说的太对了。 -
亲,给你个好评哦! -
终于看到有人出来批这些洗脑文了,还有什么520 没送礼物就是不爱你了,双11没给你清购物车的也不爱你了,都是闲的 -
当前社会浮躁,菲姐一针见血,我很认同这样的价值观 -
这个社会是有那么些浮躁,人与人相互影响,但最重要的是不要忘了初心 -
体面的生活,不光是需要腰包鼓鼓,更要内心丰盈。
索菲原创:也不知道你哪里来的优越感
-
哈喽,好久不见。去旅行了半个月,等我休整下再给大家分享更多的外贸干货。今天的推送是最近在路上写的一篇随笔,不吐不快,欢迎大家交流。壹
这不仅仅是个消费至上的时代,还是一个冲动消费十分盛行的时代。
一个女生私信我说,她是专科生,有点胖,来到比较大的公司,不想给别人瞧不起,想变得更好。
为了请私教和买高昂的护肤品,三张信用卡套着用。在朋友圈里看似光鲜亮丽,实则面临开不了单子,连续几个月拿着基本工资,背负着还信用卡的极大压力。
私教和高价护肤品是刚需吗?并不是。真正鼓动她透支消费的,是虚荣心在作祟,渴望用买买买来弥补心中一些落差,更渴望因此让大家刮目相看。
起初在找工作时在借贷平台贷1万,分12期,一个月还800. 盘算着找一份3500左右的工作,除去吃住行,一个月还款肯定是没有压力的,紧接着1万块挥霍得差不多,满意的工作却迟迟找不到。
好不容易找到一份2500左右的工作,每个月还完花呗和利息,日子特别紧巴巴,什么都买不了。
肯定要想办法改善生活,缓解压力的。所以选择的方式,不是努力工作,让自己过上无债一身轻的日子,而是继续转移到某平台借贷,最终悔不当初。
以上来自另外一个裸贷姑娘的旁白。
去年某呗推出广告:《年轻人,就是花呗》,视频里三个年轻人,一个快递员,通过花呗,最终买了萨克斯,说他只是个追梦的平凡人;
一个毕业生,通过花呗,四处旅行,说她害怕两点一线的生活;一个创业青年,最终通过花呗,有了自己的办公室;配上:你一定要活成你想要的样子的文案,霸屏北上广深地铁站。
与之相似的是,京东白条广告,也在告诉你:“愿所有忍耐的年轻人不再错过生活”。
不知道何时开始,及时行乐,活在当下,与超前消费捆绑在了一起?在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很多人月入过万月初还完花呗信用卡月末再还完借呗怅然若失 一无所有还给身边朋友一种“ 你过得很好 ”的错觉贰
现在在网络上,有一个很火的词,叫做鄙视链。
鄙视链无处不在。从职场,到看剧,听歌,追星,选购护肤品,甚至发朋友圈,都存在着鄙视链。
举几个例子:
电视剧鄙视链:
英剧>美剧>日剧>韩剧>港剧>台剧>内地剧>泰剧
听歌鄙视链:
英伦摇滚、国内地下厂牌>欧美流行音乐>日韩港台流行音乐>内地网络歌曲
论坛鄙视链
豆瓣>天涯>猫扑>贴吧
旅行鄙视链
欧洲游>中东游>东南亚游>国内游>周边游>回乡游
等等,乃至到做外贸跟客户时,一些人的意识里都存在着鄙视链,印度客户最垃圾,尼日利亚客户都是骗子,非洲客户不靠谱,中东客户都土豪,欧美客户直接VIP供着.
再到美妆服饰箱包,女人买买买的重中之重,各种购物节层出不穷,商家在推广时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常常对产品进行高中低档位的区隔,形成消费文化的鄙视链。
这样让消费者感觉买到一个名牌包,一件奢侈品,使用价值本身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所标志的身份,地位象征。往往优越感便从中来。
有些人指不定都拼不对,说不准那些大牌的英文名字,更别提了解其中的品牌故事,但是却存在着自以为正当的鄙视链。
买个口红,用娇兰的看不上用TF的,用TF的不待见MAC的。
买个包包,就像《北京女子图鉴》的女主,北漂的第一个梦想,就是买一个正价的LV包,缘起仅仅是在夜店看到一时尚杂志编辑背了,听闻价格后,心潮涌动,从此日思夜想。
在现实中,一个女子在进入武汉地铁三号线时,以安检机履带太脏,自己单肩包太贵为由,径直穿过安检口,被阻拦后,在地铁撒泼。真是不知道哪里来的优越感。图片:4.jpg
无论是电视剧要强行输出的观念,还是现实生活中,多少人因为拎不清,被欲望裹挟前行,还因此深陷其中,烦恼焦虑。
但是归结到底,这些人烦恼焦虑的根源,其实就是实力/能力配不上野心。人总是欲壑难平,你欲望的扩张速度超过了你能力的发展速度,于是痛苦随之而来。
当你的能力配不上你的欲望时,要么提高实力,要么降低野心,知足常乐。
很可惜,他们要么盲目自信,不肯坦然面对自己的不足,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或者做个积极废人,目标是有的,计划也是一堆一堆的,但是三分钟热度后就不了了之了;再或者根本不愿意脱离舒适区,任由欲望发展,不去控制...
叁
我在泰国买了一盘眼影,颜色齐全,大盘好用,且用了大半年,都还剩很多。很白菜价,才十几块钱,对于我这样的手残党,简直是福音。
等到在网上看测评,人家评论说,搞不懂用十几块钱眼影的人,就不怕把眼皮刷烂了吗。
然而可笑的是,我花了两百块买的网红南瓜盘眼影却因为不好用,一直闲置着。
东西怎么样,不是应该以适不适合自己来衡量好不好用的吗?为什么很多人还是停留在好货不便宜,便宜没好货的阶段?
贵有贵的质感,平价有平价的好处,各有喜好,各有抉择。但你绝对不会因为傍了一身名牌,就高人一等,却也不会因为用平价的东西,就低人一截。
有句话说,满桶的水不晃,半桶的水晃个不停。
真正有底气,有自信的人,买东西看中的是产品本身,产品本来就是为人服务的,而不是本末倒置,人反而成为产品的奴隶。
所以所有的消费只是为了满足自我感受,其次才是给别人看的。
然而各种社交平台上的鸡汤文是这样的:
《好看的女孩,自带烧钱属性》
《不给你买YSL的男孩,不配说爱你》 《真正爱上你的男人,一定舍得为你花钱》
《只知道省钱的女人,是没有未来的》 《真的没有谁,会因为买买买倾jia-荡产》
《心情三分靠打拼,七分看shopping》 《不要在最美的年纪,只穿得起地摊货》
这些鼓吹消费主义思想的文章大行其道,被牵着鼻子走的姑娘们,大喊扎心了,是的,一个人的时候一定要对自己好,不被爱的时候更要对自己好,所以买买买,成为了口头禅。
问题是,你真的有这样的实力,一个月供着几千上万的护肤品,只认logo买衣服买包包,花钱不眨眼,刷卡无鸭梨吗?
攀比心,是绝大部分人都存在的问题,但是什么事都不考虑实际情况,死要面子活受罪的话,一点也不值得同情。
肆
不要去爬鄙视链,就像你羡慕别人的生活,只是看到对方光鲜的一面,你也不知道在他/她真实的生活里,正在经历什么不顺,或者付出多少努力,才能有今日的洒脱。
自卑的人,才需要别人的赞许认可来加持;才需要开口闭口非名牌不穿,非名牌不用来标榜自己的生活多么精致。
一个人消费的多少,和他/她的自身价值并不划等号。人品差的人,喷再好的香水也还是人渣。也不要动不动贫民窟女孩,虽然一分钱一分货,但事实上,很多平价牌子是真的一点不输大牌。
只要东西好用,管他便宜还是贵,凭自己努力穿得起奢侈品,也不介意地摊货。买得起贵的,更钟情于对的。
每个人追求不一样,我对奢侈品从来不感冒。唯一两个名牌包也是我老公送的,还因为没怎么背,都沾上了灰尘,常常随行的是不到两百块的背包,因为背着舒服,收纳也好。
我大衣外套鞋子也没有一件是名牌,却常常能淘到好看超值的衣服;我的钱,更乐意花在旅行上,更喜欢四处淘美食,或者囤书收藏小物件上。
比起美剧,我更钟情看国产婆媳剧,和《爱情保卫战》,在吃饭的空档看了一集又一集,一期又一期,但我一点也不觉得自己很low.
在听歌和看书上,我更杂食,但是我也不觉得听地下独立音乐的人,就一定比听网络歌曲的人艺术格局高,也没觉得留过学出过国的,眼界就一定比还没出国门的人阔。
人生而俗人,谁都有点小情绪小傲娇,这无可厚非,但这样的优越感,不必通过贬低对方的审美,品味,才显得自己在某种程度很高级。
同理,有一百块过一百块的日子,有一千块过一千块的日子。今日你买不起的,你以后未必买不起,你现在所艳羡的生活,只要肯付出努力,总有一天也可以有。
伍
回到文中最初提的那个姑娘,想健身,请不起私教,那可以去跑步啊;护肤品买平价的很跌份吗?在大公司里专科生很挫败吗?
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里写到:“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就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倍感安全的归属感。”
当你没做好规划,肆意地超前消费,每个月对着账单惶惶不可终日,这才叫跌份;和身边朋友到处借钱,以贷还贷,整日拆东墙补西墙,那才叫挫败。
不要总拿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去解释自己的情非得已。这些软件平台没有把刀子架你脖子上,其实很多事都是可以选择的,只不过当你你选择了什么,意味着要放弃什么。
就像嚷嚷着要去微整的女孩,真的只是自己对容貌不满意吗?我一低头就有双下巴,鼻子一点也不挺,因为笑得多,法令纹也挺深,有时候拍照看起来还肉肉的,但是这些有什么所谓呢?
人无完人,仅仅因为你皮囊好看而喜欢你的人,也是肤浅的。
你会发觉,有些人,其实也不是特别美,但你看着她笑,或者和她相处后,总会觉得她很舒服。因为她是发自内心的自信和自足,这些是你无论动多少刀子,砸多少护肤品,都达不到的。
适时地收手吧,没有钱就别硬撑。超前消费一定要站在理性的基础上,在没有稳固的收入来源时,别那样盲目地随波逐流。
立场不坚定的时候,最是容易被营销,你在重重负债时才发现:
网上多个网红大肆种草的护肤品,其实也只是文案写得煽动;
不要害怕错过这村就没有优惠价,砸钱去囤货,因为可能买多回来的往往会闲置;
你充值的健身年卡,美容卡,可能到最后没去几次;
购物节买买买,一时很爽,过后可能只是更空虚。
买买买没有错,但一定要理性消费,尤其在你手头不是那么阔绰的时候;一定要有规划地储蓄,凡事过犹不及。不必拼命去装逼,过不切实际的日子,只有这样,你才会觉得真的是在做自己。
体面的生活,不光是需要腰包鼓鼓,更要内心丰盈。
欢迎访问我的博客:https://sophienotes.cn
公众号:索菲外贸笔记。© 本文版权归索菲所有,一切形式转载请联系索菲授权。
索菲更多原创文章,请根据以下分类查看:往期分享:索菲开发/跟进客户实例:开发客户技巧分享:客户跟进技巧分享:其他外贸案例:外贸干货分享:
-
沙发~索菲姐姐早!
-
“体面的生活,不光是需要腰包鼓鼓,更要内心丰盈”,赞同~~~
-
这难道就是逼格不一样, 装出来的逼就不一样了吗?
-
想到一句话“缺少什么才会炫耀什么”~~~
-
-
对不起,辣条 我只吃卫龙
-
“疯狂对于个人来说是例外,对群体来说是常态。”——尼采
-
好久不见,谢谢索菲姐姐分享,说到心坎里去了。
-
说得很对
-
怒赞,别说成人之间的攀比了,现在连小孩子都有这种风气,说起来真是一把泪。
-
很在理, 我就有朋友因为虚荣心负债累累,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合理消费
-
一直都不赞成超前消费,俗话说有多大的头就戴多大的帽,不要用明天的钱来还今天的债
-
我们老板几家工厂,有时出门还坐公车呢。买牌子货没事,就是不喜欢买了后对别人的购买指指点点的,我有个同事就是这样的,每次买什么口红,还得在那问别人看不看的出来是哪个色号的,如果不理她还说我没眼光,不懂品味,我买了名创优品的东西也要被她说好廉价,里面的东西质量都不好,真是话不投机半句多啊
-
说的太对了。
-
亲,给你个好评哦!
-
终于看到有人出来批这些洗脑文了,还有什么520 没送礼物就是不爱你了,双11没给你清购物车的也不爱你了,都是闲的
-
当前社会浮躁,菲姐一针见血,我很认同这样的价值观
-
这个社会是有那么些浮躁,人与人相互影响,但最重要的是不要忘了初心
-
体面的生活,不光是需要腰包鼓鼓,更要内心丰盈。
此帖已被删除。只有拥有帖子管理权限的用户可以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