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老板:秋天来了,订单还会远吗?
|
只看楼主
-
致老板:秋天来了,订单还会远吗?
我最近听发小跟我说了一些他的项目,或者他知道的项目,传统企业拿订单,一旦企业能在市场站住脚,很容易,真的是坐在家里就有订单,你可能觉得我夸张,但是,我也真的经历了听说了一些实实在在的例子,比如,一个做劳务中介的,我曾经跟进了半个多月,他每天都有业务量,手底下有十几个劳工,因为老板是我的初中同学,我估算了下他每天的收入,也不是特别多,但是也有个500+/天,在我们这样的小城市,仅仅投入了4800/年,每年都有20W左右的收入,天天啥也不干,就是等电话,然后分配任务就行,他活的好轻松。
可是,作为一个外贸老人,即便现在让我开发客户,我也感觉,似乎还是无法保证每个月都有订单,当然,这跟我的选择有关,我侧重做运营,没有做客户开发, 但总体上,做外贸,似乎从未简单。我在想,是不是我选错了行业呢?是不是电商已经真的不再是一个好的行业呢?我在想我们每天为了客户而改变,真的有意义吗?
当我们为了开发客户而兢兢业业的时候,很多传统企业,国内一天的业务量都可以顶外贸一年的业务量了,那个时候,想想自己这几年的努力,无数次的拥抱变化,改变自己,为了客户,完全照着客户的需求走,客户要什么,就提供什么,规则怎么变,我们怎么改,可是,我们要的订单,客户却迟迟不提供,心里只有“凉凉”了。
真的,订单到底在哪?秋天到了,收获在哪?中秋到了,我们买不起月饼了,记得10年在厦门,一个火柴盒大小的月饼卖5元,现在得十元,那样的月饼,怎么也得吃十个八个,可是,外贸业务的日子,买月饼都得数数吧?
想想我们十年的寒窗苦读,其实蛮心塞的,一个做装修的,一个月的收入,轻松破万,只要愿意吃苦,轻松破万,一点不夸张,可是,业务的收入,要想破万,我作为一个老业务,有时候也有破万压力山大的感觉,这说明,要么外贸真的已经没落到不可做,要么,就是我们的方法或者选择有问题。
以上分析,其实是我外贸工作前几年常有的感慨,现在我专职做运营工作了,这些感慨是我坚定的做运营的动力,因为业务似乎永远无法把握订单的必然性,从产品调研,产品选择,到生产,到售后,到推广投资,推广方法,业务永远无法决定其一,运营至少可以决定推广这一环的流量,而且做运营也可做业务嘛,当然,现在成单对我而言,也是有压力的,一直都有压力,尤其是让订单可以更稳定,更持久这方面。
到底是外贸真的已经没落还是我们的方法有问题呢?我本人认真地考虑这个问题,我分析的结果如下:
1、分行业,有些行业做外贸,真的不适合,尤其是北方很多公司的产品,我经历过两家这种公司了,行业和产品,是一个很重要的条件,比如胎儿监护仪这个产品,流量过低,一年我们成交了8单,6单仅有1000多元,算上运费哦,剩下的两单都是2W左右,一年也不过5W的营业额,真的是工资都不够;
后来,我离职后,终于成交了一个大订单,大概4万人民币的货值,但是,由于种种问题,这个优质客户,后来直接失联。
2、有门槛,随着阿里巴巴规则的精细化,外贸环境的错综复杂,要想做外贸,开始有了门槛,有的人做外贸是不会怕的,那都是在外贸市场里摸爬滚打多年并且走出了自己路子的人,但是,大部分人,面对当前的外贸局势,说实话,败得一踏涂地,因为既没有思路,也没有客户积累,稍微有几个老客户,还都跑了,大家注意到了吗?外贸开始有门槛了;
外贸的门槛,其实主要是给公司老板的,老板如果不懂外贸,建议千万不要做外贸,否则,光学费你都得花几十万,也不一定看得出门道,反之,如果老板懂了,也选对了产品,再去做外贸,即便投入几万,也可能会有很好的效果。
我多次发一些看起来没有干货的文章,是因为我从实际使用上,发现这些问题真的是阻碍大部分人的业绩的,虽是一家之言,但也是经过实践的检验的,比如,最近一个公司的老板,业务量出现了剧增,他是做一次性饭盒的,他就是老板亲自去运营,每天直通车花的钱也不多,130元左右,一个月4000,询盘从三个月前的个位数,涨到现在的50多个,并且最近三个月成交了三个订单,其中有一个订单有100万/年,还有好几个优质的客户在沟通中,包括一个美国的失联的客户,曾经每个月采购两个高柜的货物(行业大单了),这说明,老板懂外贸绝对会平台有直接的帮助的,他不会不敢投资,舍不得投资,因为他知道每一分钱是怎么花的,也为什么花的,加上几个月的效果积累,他不仅仅收获了询盘和订单,平台关键词排名也大幅提升,这就是一个懂行的老板,正确的产品,从而成功的典型案例。
或许你会问:大狮兄,你本文到底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似乎互相矛盾啊,前面说外贸难做,后面又说三个月就成大单的,到底好做不好做?我们蒙了。
我的态度其实很简单,外贸不好做,但可做,大部分公司需要的是,让老板好好去学习一下如何做运营,外贸当前的情况到底是怎么样的,然后再去做,这样才能有资格做外贸,外贸有门槛,老板需近观,什么时候老板真的走近外贸,什么时候外贸就不这么难做。老板不要不管外贸,高高在上,指点江山,而是要跟业务员们一起做外贸,当一个领袖,而不是领导。
外贸人,希望你们能跟我一样,坚定的走外贸之路,虽然外贸SUCKS,也希望大家早点脱离苦海,如果你没有多少能力,一定要勤奋努力,因为反正你啥也不懂,不如就搬砖靠运气,大狮兄偷偷告诉你,新人其实是跟牛人最接近的人,所以,秋天来了 ,不管订单远不远,我们仍需要努力,这样,冬天我们至少不会冷,因为运动产生热量嘛。 -
做啥都不容易,有订单就有希望 -
-
谢谢分享~~~ -
老板懂了外贸就惨了, 还是不要懂那么多的好点 -
-
-
扫码立即报名图片:340529566043854790.jpg
-
秋天来了,订单还会远吗? -
看不同的国家吧,欧洲和一些发达国家,9月份开始就慢慢呈现采购旺季的现象 -
慢慢来,贵在坚持! -
-
感谢分享了! -
-
666 -
大约在冬季,666666 -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
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我是夏天撒的种子,希望它秋天逐渐长大、成熟,然后等着我收割。
冬天不要饿到 -
秋天来了 ,不管订单远不远,我们仍需要努力,这样,冬天我们至少不会冷 -
不远了不远了,哈哈~
致老板:秋天来了,订单还会远吗?
-
致老板:秋天来了,订单还会远吗?
我最近听发小跟我说了一些他的项目,或者他知道的项目,传统企业拿订单,一旦企业能在市场站住脚,很容易,真的是坐在家里就有订单,你可能觉得我夸张,但是,我也真的经历了听说了一些实实在在的例子,比如,一个做劳务中介的,我曾经跟进了半个多月,他每天都有业务量,手底下有十几个劳工,因为老板是我的初中同学,我估算了下他每天的收入,也不是特别多,但是也有个500+/天,在我们这样的小城市,仅仅投入了4800/年,每年都有20W左右的收入,天天啥也不干,就是等电话,然后分配任务就行,他活的好轻松。
可是,作为一个外贸老人,即便现在让我开发客户,我也感觉,似乎还是无法保证每个月都有订单,当然,这跟我的选择有关,我侧重做运营,没有做客户开发, 但总体上,做外贸,似乎从未简单。我在想,是不是我选错了行业呢?是不是电商已经真的不再是一个好的行业呢?我在想我们每天为了客户而改变,真的有意义吗?
当我们为了开发客户而兢兢业业的时候,很多传统企业,国内一天的业务量都可以顶外贸一年的业务量了,那个时候,想想自己这几年的努力,无数次的拥抱变化,改变自己,为了客户,完全照着客户的需求走,客户要什么,就提供什么,规则怎么变,我们怎么改,可是,我们要的订单,客户却迟迟不提供,心里只有“凉凉”了。
真的,订单到底在哪?秋天到了,收获在哪?中秋到了,我们买不起月饼了,记得10年在厦门,一个火柴盒大小的月饼卖5元,现在得十元,那样的月饼,怎么也得吃十个八个,可是,外贸业务的日子,买月饼都得数数吧?
想想我们十年的寒窗苦读,其实蛮心塞的,一个做装修的,一个月的收入,轻松破万,只要愿意吃苦,轻松破万,一点不夸张,可是,业务的收入,要想破万,我作为一个老业务,有时候也有破万压力山大的感觉,这说明,要么外贸真的已经没落到不可做,要么,就是我们的方法或者选择有问题。
以上分析,其实是我外贸工作前几年常有的感慨,现在我专职做运营工作了,这些感慨是我坚定的做运营的动力,因为业务似乎永远无法把握订单的必然性,从产品调研,产品选择,到生产,到售后,到推广投资,推广方法,业务永远无法决定其一,运营至少可以决定推广这一环的流量,而且做运营也可做业务嘛,当然,现在成单对我而言,也是有压力的,一直都有压力,尤其是让订单可以更稳定,更持久这方面。
到底是外贸真的已经没落还是我们的方法有问题呢?我本人认真地考虑这个问题,我分析的结果如下:
1、分行业,有些行业做外贸,真的不适合,尤其是北方很多公司的产品,我经历过两家这种公司了,行业和产品,是一个很重要的条件,比如胎儿监护仪这个产品,流量过低,一年我们成交了8单,6单仅有1000多元,算上运费哦,剩下的两单都是2W左右,一年也不过5W的营业额,真的是工资都不够;
后来,我离职后,终于成交了一个大订单,大概4万人民币的货值,但是,由于种种问题,这个优质客户,后来直接失联。
2、有门槛,随着阿里巴巴规则的精细化,外贸环境的错综复杂,要想做外贸,开始有了门槛,有的人做外贸是不会怕的,那都是在外贸市场里摸爬滚打多年并且走出了自己路子的人,但是,大部分人,面对当前的外贸局势,说实话,败得一踏涂地,因为既没有思路,也没有客户积累,稍微有几个老客户,还都跑了,大家注意到了吗?外贸开始有门槛了;
外贸的门槛,其实主要是给公司老板的,老板如果不懂外贸,建议千万不要做外贸,否则,光学费你都得花几十万,也不一定看得出门道,反之,如果老板懂了,也选对了产品,再去做外贸,即便投入几万,也可能会有很好的效果。
我多次发一些看起来没有干货的文章,是因为我从实际使用上,发现这些问题真的是阻碍大部分人的业绩的,虽是一家之言,但也是经过实践的检验的,比如,最近一个公司的老板,业务量出现了剧增,他是做一次性饭盒的,他就是老板亲自去运营,每天直通车花的钱也不多,130元左右,一个月4000,询盘从三个月前的个位数,涨到现在的50多个,并且最近三个月成交了三个订单,其中有一个订单有100万/年,还有好几个优质的客户在沟通中,包括一个美国的失联的客户,曾经每个月采购两个高柜的货物(行业大单了),这说明,老板懂外贸绝对会平台有直接的帮助的,他不会不敢投资,舍不得投资,因为他知道每一分钱是怎么花的,也为什么花的,加上几个月的效果积累,他不仅仅收获了询盘和订单,平台关键词排名也大幅提升,这就是一个懂行的老板,正确的产品,从而成功的典型案例。
或许你会问:大狮兄,你本文到底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似乎互相矛盾啊,前面说外贸难做,后面又说三个月就成大单的,到底好做不好做?我们蒙了。
我的态度其实很简单,外贸不好做,但可做,大部分公司需要的是,让老板好好去学习一下如何做运营,外贸当前的情况到底是怎么样的,然后再去做,这样才能有资格做外贸,外贸有门槛,老板需近观,什么时候老板真的走近外贸,什么时候外贸就不这么难做。老板不要不管外贸,高高在上,指点江山,而是要跟业务员们一起做外贸,当一个领袖,而不是领导。
外贸人,希望你们能跟我一样,坚定的走外贸之路,虽然外贸SUCKS,也希望大家早点脱离苦海,如果你没有多少能力,一定要勤奋努力,因为反正你啥也不懂,不如就搬砖靠运气,大狮兄偷偷告诉你,新人其实是跟牛人最接近的人,所以,秋天来了 ,不管订单远不远,我们仍需要努力,这样,冬天我们至少不会冷,因为运动产生热量嘛。
-
做啥都不容易,有订单就有希望
-
-
谢谢分享~~~
-
老板懂了外贸就惨了, 还是不要懂那么多的好点
-
-
-
扫码立即报名图片:340529566043854790.jpg
-
秋天来了,订单还会远吗?
-
看不同的国家吧,欧洲和一些发达国家,9月份开始就慢慢呈现采购旺季的现象
-
慢慢来,贵在坚持!
-
-
感谢分享了!
-
-
666
-
大约在冬季,666666
-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
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我是夏天撒的种子,希望它秋天逐渐长大、成熟,然后等着我收割。
冬天不要饿到
-
秋天来了 ,不管订单远不远,我们仍需要努力,这样,冬天我们至少不会冷
-
不远了不远了,哈哈~
此帖已被删除。只有拥有帖子管理权限的用户可以查看。